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y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xiàn)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楊校長的實踐道路——校園文化建設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1-18 15:56:07來源:佚名 點擊量:0
2019年,有幸參加區(qū)中小學校長論壇,有幸聆聽了三位分別來自北京、上海的教育專家的精彩報告,他們以“校園文化建設與精細管理”為主題,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身在校園文化實踐以探索中的獨到見解,我受益匪淺,把感悟分享如下:
一、讓最有文化的地方更有文化
校園本應該是最有文化和品味的地方,本應是社會沃土中的圣地和凈土,但不知從何時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變得不再讓人那么“崇敬”了,有一天,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將校園的“魂”丟了,國不可無魂,人不可無魂,學校不可無魂。學校的魂在哪里呢?學校的魂即校園的文化,一所沒有文化的學校同樣也是沒有魂的校園。我們今天重新提出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我區(qū)也將今年確定校園文化建設年,實際上也是對校園教育新的定位和認識。
曹華教授說得好:學校文化是學校生成的,不是靠短期內打造的。即使我們手頭有再多的外來資料,即使我們制定再多的規(guī)章制度,即使我們得貼滿了再多的廣告貼語,如果沒有我們自身的文化積淀,沒有我們自主的文化生成,沒有我們自身的特色創(chuàng)新,那同樣不會生成我們自己的學校之“魂”。
學校文化必須關注學生在學校的感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校的美好,我們應把孩子當作孩子來尊重,而不要用結論性的評價過早的斷定一個孩子的未來。只有和諧的校園才能有幸福的教師,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快樂的學生,只有快樂的師生才會有快樂的課堂。陶行知先生的話依舊在我們耳邊響起:你的教鞭下......我們不要用我們所謂的善意的雙手去扼殺一批批天才的學生。校園文化是那種能維系校魂的東西,只有形成師生共有的精神文化,才能讓文化之地更有文化。
二、素質就是不用提醒
盡管主持人會前就已鄭重的強調,盡管大家都對會場紀律熟記于心,但我們依舊是要求人多而律己少,當會場內刺耳的手機鈴聲屢屢響起時,當專家急于傾吐心聲而臺下議論四起時......我不禁明白我們?yōu)楹温浜蠖鴦e人為何優(yōu)秀了。
教徒的最高境界是道德,校長成長需要自律、自覺、慎獨。張志敏教授關于教育的理解和校長成長的獨特觀點讓我們汗顏,他不僅精于理論而且躬于實踐,面對“戲說”、“穿越”的外部大環(huán)境,他引用柏拉圖的一段話讓我們明晰了教育的責任:教育是把一個人從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個人從第初印象高出;教育是把一個人從虛偽引向真實。
生存需求-人格尊重-思想空間個性包容。不同的階段都啟迪我們教育者應樹立教育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的思想,高度重視我們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僅停留在高分低能的評論和感嘆,用行動來落實國家的各項教育政策,不再以犧牲學生健康和未來去追求可憐的升學率,同樣我們的評論機智和導向也需要加以配套和完善,以改革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勇氣徹底扭轉被動的現(xiàn)實局面。
王局長多次強調“認知規(guī)律”、“成長規(guī)律”、“教育規(guī)律”的重要性,我們也只有通過真理才能去的力量,楊福佳校長、張志敏校長那種求真務實格物致知的精神,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無不令人感動和警惕,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能再是計算能力第一而想象能力最后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最終還是要依靠教育的力量,而教育關鍵在教師,且教師隊伍的素質、校長隊伍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粮裾f:“領導力就是帶領他的團隊,從現(xiàn)在的地方到還沒有去過的地方。”校長要有自身的教育境界和職業(yè)素養(yǎng),要有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要具有民主與尊重的理念,公平與公正的準則、寬容與坦蕩的胸襟,合作與進取的精神;要具備專業(yè)自主能力,要具備嚴格自律素質。
作為校長應爭做終身的學習者、嚴謹?shù)难芯空?、積極的創(chuàng)新者,讓學習成為需要,讓研究成為習慣,讓創(chuàng)新成為追求。不斷被提升領導力,做好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使校園文化有源、有基、有根、有本。
三、精心教學管理,激活教學興趣。
上海特級校長楊安瀾演講時的敬業(yè)和認真深深感染著每一個人,一個退休后仍然滿腔熱枕投身教育切為現(xiàn)實教育夢想矢志不渝的“老頭”,是那樣可親可敬。
“轟轟烈烈的搞素質教育,扎扎實實的做應試教育”,無論我們怎樣理解都不能否認十三億中國人至今都無一人在本土獲取諾貝爾獎的事實,創(chuàng)新才是一個國家的源動力,我們的發(fā)展不能再以犧牲環(huán)境和資源為代價,僅僅滿足于爭做世界的加工廠。
實踐證明楊校長的道路是正確的,他注重環(huán)境育人的同時,狠抓三級隊伍管理,要求師生都認真制定和落實年度計劃,優(yōu)化德育體系,他認為教學常規(guī)是教學質量的基礎,特色的課本課程也是學校各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倡導學生有特長,教師有特點,強化學生思維習慣、品行習慣、行為習慣、與人相處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孩子在喜悅中獲得成功。
楊校長精心教學管理,倡導有效教學,注重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教師發(fā)展為根,以學校發(fā)展為源,提倡問題教學法,主張教學要削枝強干,突出重點,不僅是教師要教得好,更要求學生學得好。楊校長特別引用自己63歲學開車的事例證明互學互教在教學中的獨特做用,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走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fā)展道路。
校安工程和標準化學校建設為我們各級學校硬件條件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校園文化建設為我們扎到了教育的靈魂,讓我們插上翅膀,狠抓師德,提升素養(yǎng),滿懷激情地為教育事業(yè)再立新功!
一、讓最有文化的地方更有文化
校園本應該是最有文化和品味的地方,本應是社會沃土中的圣地和凈土,但不知從何時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變得不再讓人那么“崇敬”了,有一天,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將校園的“魂”丟了,國不可無魂,人不可無魂,學校不可無魂。學校的魂在哪里呢?學校的魂即校園的文化,一所沒有文化的學校同樣也是沒有魂的校園。我們今天重新提出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我區(qū)也將今年確定校園文化建設年,實際上也是對校園教育新的定位和認識。
曹華教授說得好:學校文化是學校生成的,不是靠短期內打造的。即使我們手頭有再多的外來資料,即使我們制定再多的規(guī)章制度,即使我們得貼滿了再多的廣告貼語,如果沒有我們自身的文化積淀,沒有我們自主的文化生成,沒有我們自身的特色創(chuàng)新,那同樣不會生成我們自己的學校之“魂”。
學校文化必須關注學生在學校的感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校的美好,我們應把孩子當作孩子來尊重,而不要用結論性的評價過早的斷定一個孩子的未來。只有和諧的校園才能有幸福的教師,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快樂的學生,只有快樂的師生才會有快樂的課堂。陶行知先生的話依舊在我們耳邊響起:你的教鞭下......我們不要用我們所謂的善意的雙手去扼殺一批批天才的學生。校園文化是那種能維系校魂的東西,只有形成師生共有的精神文化,才能讓文化之地更有文化。
二、素質就是不用提醒
盡管主持人會前就已鄭重的強調,盡管大家都對會場紀律熟記于心,但我們依舊是要求人多而律己少,當會場內刺耳的手機鈴聲屢屢響起時,當專家急于傾吐心聲而臺下議論四起時......我不禁明白我們?yōu)楹温浜蠖鴦e人為何優(yōu)秀了。
教徒的最高境界是道德,校長成長需要自律、自覺、慎獨。張志敏教授關于教育的理解和校長成長的獨特觀點讓我們汗顏,他不僅精于理論而且躬于實踐,面對“戲說”、“穿越”的外部大環(huán)境,他引用柏拉圖的一段話讓我們明晰了教育的責任:教育是把一個人從黑暗引向光明;教育是把一個人從第初印象高出;教育是把一個人從虛偽引向真實。
生存需求-人格尊重-思想空間個性包容。不同的階段都啟迪我們教育者應樹立教育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的思想,高度重視我們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僅停留在高分低能的評論和感嘆,用行動來落實國家的各項教育政策,不再以犧牲學生健康和未來去追求可憐的升學率,同樣我們的評論機智和導向也需要加以配套和完善,以改革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勇氣徹底扭轉被動的現(xiàn)實局面。
王局長多次強調“認知規(guī)律”、“成長規(guī)律”、“教育規(guī)律”的重要性,我們也只有通過真理才能去的力量,楊福佳校長、張志敏校長那種求真務實格物致知的精神,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無不令人感動和警惕,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能再是計算能力第一而想象能力最后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最終還是要依靠教育的力量,而教育關鍵在教師,且教師隊伍的素質、校長隊伍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粮裾f:“領導力就是帶領他的團隊,從現(xiàn)在的地方到還沒有去過的地方。”校長要有自身的教育境界和職業(yè)素養(yǎng),要有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要具有民主與尊重的理念,公平與公正的準則、寬容與坦蕩的胸襟,合作與進取的精神;要具備專業(yè)自主能力,要具備嚴格自律素質。
作為校長應爭做終身的學習者、嚴謹?shù)难芯空?、積極的創(chuàng)新者,讓學習成為需要,讓研究成為習慣,讓創(chuàng)新成為追求。不斷被提升領導力,做好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使校園文化有源、有基、有根、有本。
三、精心教學管理,激活教學興趣。
上海特級校長楊安瀾演講時的敬業(yè)和認真深深感染著每一個人,一個退休后仍然滿腔熱枕投身教育切為現(xiàn)實教育夢想矢志不渝的“老頭”,是那樣可親可敬。
“轟轟烈烈的搞素質教育,扎扎實實的做應試教育”,無論我們怎樣理解都不能否認十三億中國人至今都無一人在本土獲取諾貝爾獎的事實,創(chuàng)新才是一個國家的源動力,我們的發(fā)展不能再以犧牲環(huán)境和資源為代價,僅僅滿足于爭做世界的加工廠。
實踐證明楊校長的道路是正確的,他注重環(huán)境育人的同時,狠抓三級隊伍管理,要求師生都認真制定和落實年度計劃,優(yōu)化德育體系,他認為教學常規(guī)是教學質量的基礎,特色的課本課程也是學校各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倡導學生有特長,教師有特點,強化學生思維習慣、品行習慣、行為習慣、與人相處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孩子在喜悅中獲得成功。
楊校長精心教學管理,倡導有效教學,注重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教師發(fā)展為根,以學校發(fā)展為源,提倡問題教學法,主張教學要削枝強干,突出重點,不僅是教師要教得好,更要求學生學得好。楊校長特別引用自己63歲學開車的事例證明互學互教在教學中的獨特做用,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走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fā)展道路。
校安工程和標準化學校建設為我們各級學校硬件條件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校園文化建設為我們扎到了教育的靈魂,讓我們插上翅膀,狠抓師德,提升素養(yǎng),滿懷激情地為教育事業(yè)再立新功!
- 上一篇:校園文化建設的三層境界
- 下一篇:校園文化建設之校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