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y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高校校園文化的多層次建設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6-24 13:47:30來源:佚名 點擊量:0
新興的大學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不僅包括以圖書館、宿舍、校園景觀及各種社目活動等為載體的傳統(tǒng)校園文化,而且包括伴隨著電子信息產業(yè)而興起的以網絡、手機等為媒介的校園數字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又要引導新興的校園數字文化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校園是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市場化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于是,對于很大一部分人來說,人生的黃金時期,18歲-26歲或者更長的時段,要在大學校園里度過。校園就成為年輕一代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主要場所。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得失成敗,關系著新生代的成長,關系著未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師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積累的,以反映師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校園精神為核心,具有高校校園特色的一切物質形態(tài)、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外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
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高校校園文化
傳統(tǒng)高校校園文化包括圖書館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等具體內涵。同時,傳統(tǒng)校園文化也是一個歷史概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更新。因而傳統(tǒng)校園文化建設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從而更加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
1、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建設
高校圖書館文化是指彌漫于整個圖書館的一種精神和文化氛圍。圖書館通過文化建設來陶冶、規(guī)范大學生思想道德,作用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高校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泡圖書館就成為多數學生必選的活動之一。傳統(tǒng)觀點認為,圖書館是大學生的文獻信息中心,也是高校的學術交流場所。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圖書館履行的是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在這樣的觀念下建設的圖書館,每個空間里充斥著文字和數據,一副冷冰冰的學究樣。其實圖書館的教育功能不應是如此的單一呆板,它完全可以通過提供多樣的服務,構建輕松典雅的環(huán)境,以及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來實現圖書館功能與文化整合、環(huán)境美化與文化整合。這樣一種教育采用的是極有親和力的潛移默化的方式,能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心理上產生認同。高校圖書館必須積極大膽地運用行之有效的學習型組織理論,改革傳統(tǒng)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并切實加強資源建設,不斷拓展育人功能,積極構建并不斷強化學習中心地位,力爭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文化窗口和亮點之一,從而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2、宿舍文化建設
大學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在以宿舍為主要空間,共同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環(huán)境和氛圍。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所謂硬件是指宿舍的設施、環(huán)境衛(wèi)生、室內陳設等;軟件是指宿舍成員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種多樣的閑暇活動,以及由此而表現出來的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等。目前,我國高校正在積極推行后勤社會化改革,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模式逐漸發(fā)生改變。加之教學中學分制的推行與完善,長期以來作為學生管理單位的班級正逐漸淡化,而宿舍則成為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自然擴展和延伸?,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客觀環(huán)境和主觀認識相互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的情感、工作和學習效率。良好的宿舍環(huán)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心情愉悅,增強學生想象力,還能活躍他們的思維。因此高校應加大力量來改善學生宿舍的基礎設施,美化宿舍區(qū)的建筑,完善文體設施,使宿舍區(qū)既方便學生學習生活,又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為活躍宿舍文化,可在宿舍樓區(qū)創(chuàng)建閱覽室、活動室、健身室,把宿舍區(qū)變成一個集學習、生活和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3、社團文化建設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發(fā)展極為迅速,幾經風雨,已經在大學校園中形成了具有相當規(guī)模和輻射力的“社團群”。社團文化的建設對高校校園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社團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也有各自的特點。按社團的活動類型可分為學術研究型、文化娛樂型和社會服務型等。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能讓學生掌握某一方面專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性的復合人才。而學生社團作為自發(fā)、有組織的團體,為學生多方面發(fā)展提供了平臺和可能。同時,緊跟時代步伐,社團活動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其服務對象從高校學生擴展到社會的各階層成員,活動內容也更為廣泛,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yè)性的結合,從而更好地促進了社團成員發(fā)展。學校黨政工團學部門要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幫助大學生社團選聘指導教師。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學生社團要努力爭取社會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大力幫助。只有這樣,學生社團才能充分發(fā)揮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才能更有力地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二、引導新興的高校校園數字文化
1、校園手機文化
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通訊資費的逐步下調,大學生 擁有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幾乎所有的大學校園內都設有移動動感地帶營業(yè)廳。這些營業(yè)廳有著專門的客戶群體――在校大學生。通信運營商甚至專門設計了適合學生的套餐,這些優(yōu)惠策略吸引了追求時尚、渴望新事物、但并無穩(wěn)定收入的大學生成為中國移動或中國聯(lián)通的客戶群體。手機在學生中真正形成一種文化熱,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擁有強大的短信功能。短信在大學生群體中風靡因為其有以下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首先,手機短信收發(fā)方便快捷。其次,短信溝通比其他溝通方式更為經濟。再次,短信具有個性化特征??梢哉f,在年輕人之間,短信交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是一種以手代口、無聲勝有聲的時尚,是一種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短信還建構了新的人際交往關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為連接個體與交往圈的媒介。但是,手機的不恰當使用也帶來一些新的不文明現象。學生上課發(fā)短信,參加各類會議、報告發(fā)短信等成為校方頭疼的新問題。國內有些高校已經針對手機禮儀頒布了《移動通訊工具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上課時手機必須調為振動或關機;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等公共場所不能使用手機:考試一律不能攜帶手機……雖然這些規(guī)定實行起來仍然不是很順利,但畢竟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作用。其實,單靠行政命令壓制并不能徹底解決手機使用不文明的狀況。關鍵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意識。
2、校園網絡文化
校園網絡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媒介。與其他校園文化不同,在校園網絡文化的形成和建設中,大學生由被動轉向主動,由受體變?yōu)橹黧w。通過網絡,他們可以主動獲得社會信息,查閱學術資料,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另外,網絡正成為大學生休閑娛樂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種載體,一種依托于網絡的生活環(huán)境正在校園當中形成。但青年人在瀏覽網上各類信息時缺少甄別、判斷能力,一些不良信息極易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高校學生網絡成癮將成為一個大問題,它不僅會使學生感到在學業(yè)、人際交往方面吃力困難,而且可能造成身體、心理健康方面的損害。因此,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高校要采取主動,除了引導學生科學健康上網外。還要加強網絡的監(jiān)控。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校園網絡文化隊伍,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向高層次、高品位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在這個前提下,還可借助網絡這一載體對在校生開展德育教育,從而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總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特別在當今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又要引導新的校園數字文化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傳統(tǒng)中融入現代性,現代性中體現歷史的積累。歷史性是學校的財富,現代性是學校的活力。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維系學校精神的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續(xù)性和繼承發(fā)揚的價值。其實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說,學校精神文化也只有通過繼承的方式,才能產生長久的影響。但是,一個成熟的大學校園文化,還應具有一個可以代代傳承的核心理念,這個理念從本質上來講應該超越世俗文化,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期的教育中。高校要把這種超越世俗的理念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品質。畢竟大學是新知識、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是培養(yǎng)社會精英和研究高深學問的殿堂。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既要反映鮮明的時代精神,又要繼承和發(fā)揚長期以來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時代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代代相傳、歷久彌珍的育人效應。
校園是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市場化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于是,對于很大一部分人來說,人生的黃金時期,18歲-26歲或者更長的時段,要在大學校園里度過。校園就成為年輕一代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主要場所。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就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得失成敗,關系著新生代的成長,關系著未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師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積累的,以反映師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校園精神為核心,具有高校校園特色的一切物質形態(tài)、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外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
一、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高校校園文化
傳統(tǒng)高校校園文化包括圖書館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等具體內涵。同時,傳統(tǒng)校園文化也是一個歷史概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更新。因而傳統(tǒng)校園文化建設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從而更加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
1、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建設
高校圖書館文化是指彌漫于整個圖書館的一種精神和文化氛圍。圖書館通過文化建設來陶冶、規(guī)范大學生思想道德,作用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高校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泡圖書館就成為多數學生必選的活動之一。傳統(tǒng)觀點認為,圖書館是大學生的文獻信息中心,也是高校的學術交流場所。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圖書館履行的是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在這樣的觀念下建設的圖書館,每個空間里充斥著文字和數據,一副冷冰冰的學究樣。其實圖書館的教育功能不應是如此的單一呆板,它完全可以通過提供多樣的服務,構建輕松典雅的環(huán)境,以及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來實現圖書館功能與文化整合、環(huán)境美化與文化整合。這樣一種教育采用的是極有親和力的潛移默化的方式,能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心理上產生認同。高校圖書館必須積極大膽地運用行之有效的學習型組織理論,改革傳統(tǒng)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并切實加強資源建設,不斷拓展育人功能,積極構建并不斷強化學習中心地位,力爭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文化窗口和亮點之一,從而在高校教育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2、宿舍文化建設
大學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在以宿舍為主要空間,共同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環(huán)境和氛圍。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所謂硬件是指宿舍的設施、環(huán)境衛(wèi)生、室內陳設等;軟件是指宿舍成員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種多樣的閑暇活動,以及由此而表現出來的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等。目前,我國高校正在積極推行后勤社會化改革,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模式逐漸發(fā)生改變。加之教學中學分制的推行與完善,長期以來作為學生管理單位的班級正逐漸淡化,而宿舍則成為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陣地,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自然擴展和延伸?,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客觀環(huán)境和主觀認識相互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的情感、工作和學習效率。良好的宿舍環(huán)境,不僅可以讓學生心情愉悅,增強學生想象力,還能活躍他們的思維。因此高校應加大力量來改善學生宿舍的基礎設施,美化宿舍區(qū)的建筑,完善文體設施,使宿舍區(qū)既方便學生學習生活,又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熏陶。為活躍宿舍文化,可在宿舍樓區(qū)創(chuàng)建閱覽室、活動室、健身室,把宿舍區(qū)變成一個集學習、生活和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3、社團文化建設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發(fā)展極為迅速,幾經風雨,已經在大學校園中形成了具有相當規(guī)模和輻射力的“社團群”。社團文化的建設對高校校園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社團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也有各自的特點。按社團的活動類型可分為學術研究型、文化娛樂型和社會服務型等。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能讓學生掌握某一方面專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性的復合人才。而學生社團作為自發(fā)、有組織的團體,為學生多方面發(fā)展提供了平臺和可能。同時,緊跟時代步伐,社團活動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其服務對象從高校學生擴展到社會的各階層成員,活動內容也更為廣泛,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yè)性的結合,從而更好地促進了社團成員發(fā)展。學校黨政工團學部門要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幫助大學生社團選聘指導教師。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學生社團要努力爭取社會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大力幫助。只有這樣,學生社團才能充分發(fā)揮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才能更有力地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1、校園手機文化
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通訊資費的逐步下調,大學生 擁有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幾乎所有的大學校園內都設有移動動感地帶營業(yè)廳。這些營業(yè)廳有著專門的客戶群體――在校大學生。通信運營商甚至專門設計了適合學生的套餐,這些優(yōu)惠策略吸引了追求時尚、渴望新事物、但并無穩(wěn)定收入的大學生成為中國移動或中國聯(lián)通的客戶群體。手機在學生中真正形成一種文化熱,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擁有強大的短信功能。短信在大學生群體中風靡因為其有以下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首先,手機短信收發(fā)方便快捷。其次,短信溝通比其他溝通方式更為經濟。再次,短信具有個性化特征??梢哉f,在年輕人之間,短信交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是一種以手代口、無聲勝有聲的時尚,是一種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短信還建構了新的人際交往關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為連接個體與交往圈的媒介。但是,手機的不恰當使用也帶來一些新的不文明現象。學生上課發(fā)短信,參加各類會議、報告發(fā)短信等成為校方頭疼的新問題。國內有些高校已經針對手機禮儀頒布了《移動通訊工具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上課時手機必須調為振動或關機;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等公共場所不能使用手機:考試一律不能攜帶手機……雖然這些規(guī)定實行起來仍然不是很順利,但畢竟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作用。其實,單靠行政命令壓制并不能徹底解決手機使用不文明的狀況。關鍵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意識。
2、校園網絡文化
校園網絡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媒介。與其他校園文化不同,在校園網絡文化的形成和建設中,大學生由被動轉向主動,由受體變?yōu)橹黧w。通過網絡,他們可以主動獲得社會信息,查閱學術資料,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另外,網絡正成為大學生休閑娛樂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種載體,一種依托于網絡的生活環(huán)境正在校園當中形成。但青年人在瀏覽網上各類信息時缺少甄別、判斷能力,一些不良信息極易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高校學生網絡成癮將成為一個大問題,它不僅會使學生感到在學業(yè)、人際交往方面吃力困難,而且可能造成身體、心理健康方面的損害。因此,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高校要采取主動,除了引導學生科學健康上網外。還要加強網絡的監(jiān)控。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校園網絡文化隊伍,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向高層次、高品位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在這個前提下,還可借助網絡這一載體對在校生開展德育教育,從而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總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特別在當今新形勢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又要引導新的校園數字文化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傳統(tǒng)中融入現代性,現代性中體現歷史的積累。歷史性是學校的財富,現代性是學校的活力。優(yōu)良傳統(tǒng)是維系學校精神的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續(xù)性和繼承發(fā)揚的價值。其實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說,學校精神文化也只有通過繼承的方式,才能產生長久的影響。但是,一個成熟的大學校園文化,還應具有一個可以代代傳承的核心理念,這個理念從本質上來講應該超越世俗文化,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期的教育中。高校要把這種超越世俗的理念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品質。畢竟大學是新知識、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是培養(yǎng)社會精英和研究高深學問的殿堂。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既要反映鮮明的時代精神,又要繼承和發(fā)揚長期以來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時代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代代相傳、歷久彌珍的育人效應。
- 上一篇:校園文化建設與藝術院校學風建設
- 下一篇:建設校園文化需要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