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y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xiàn)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困惑與思考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6-18 14:16:59來源:佚名 點擊量:0
我在調研東莞某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時,發(fā)現(xiàn)校園內有一處老子雕塑景點,上面刻寫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名言來自老子《道德經》,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漢代為避恒帝的諱,才把“恒”改為“常”。此句名言寓意如何?我對學生作了一次調查,結果91.3%的學生對此句名言寓意全然不知,因此,更談不上對學生品德教育的影響。此雕的含意:老子在《道德經》的首先提出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古時,“道”與“天”字相通,在這里“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運行法則。“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guī)律,以及實際的規(guī)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運行法則去做,“非恒道”不是永遠不變的,即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困惑:校園文化建設中名人名言教育功能是否充分發(fā)揮?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名人名言要體現(xiàn)人文理念,要體現(xiàn)“生本教育”,提倡“以生為本”;必須以學生為根本出發(fā)點,以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實際進行規(guī)劃建設。校園建設必須重視開啟學生的悟性和智力,發(fā)揮學生的天性和個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校園所有的環(huán)境建設都圍繞人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而展開。
有些學校將校園原有的“警示語言”均改成“人本化、人性化”語氣,賦予“教育化、寓意化”道理。如將“禁止殘?zhí)げ莸?rdquo;改為“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小草有生命,足下留愛心”;將“不準摘花”改為“憐惜花容,愛護花使”,“我是你的花使,你是我的護神”,等等,使校園文化對學生心理行為產生影響,形成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二、校園“動態(tài)文化”與“靜態(tài)文化”要注重和諧統(tǒng)一
在東莞,教育發(fā)展不錯,許多學校校舍建設在全省來說處于領先地位。有的學校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全校實現(xiàn)了辦公自動化,建有校園網絡中心、電視教學中心、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及現(xiàn)代化校園廣播系統(tǒng)。但“動態(tài)文化”環(huán)境建設相對滯后。其實,學校建得如何之好絕非是教育的重要條件。要做的是對教育資源的監(jiān)管、對教育的規(guī)劃、對教育質量的評估。
困惑:校園文化建設注重“靜態(tài)文化”還是“動態(tài)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其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有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卻背離了這一宗旨,有的甚至把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等同于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一味強調發(fā)展娛樂文化,評價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就時,對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津津樂道。離開了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就失去了文化建設的意義。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就只能流于形式,這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
目前,校園“動態(tài)文化”從形態(tài)上大致可劃分為三種:其一是智能型文化,主要指以增長知識、開發(fā)智力為主要目的的課延文化,例如課外學術講座、辯論賽、知識競賽、辦???其二是觀念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觀念、審美觀念等;其三是素質型文化,指的是由歷史的積淀而形成的獨特的校園風氣和校園精神。它包括政治素質、心理素質、民主作風、治學風格等。
以下將智能型文化簡記為“A型”,觀念型文化簡記為“B型”,素質型文化簡記為“C型”。
A型應該從學生入手,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謂的調動積極性,并不是墨守成規(guī)的走舊路線、舊方法來號召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只通過一次或幾次動員大會,或是演講并不能達到動員學生參與的目的,反而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梢圆扇∫恍┬碌姆绞絹碚{動學生積極性,A型最重要的是在校園中營造出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
三、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注重人際心理環(huán)境的建設
如今一些學校教育,只教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但沒有教學生認識自己及自己同周圍人們的關系。對于如何成功地進行人際交往,如何處理同異性的關系,如何應付生活中的挫折等問題關注較少。從內容上看,這些亦應納入“學會做人”的教育研究中來。
困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與精神文化較人際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孰輕孰重?
人際心理環(huán)境指校園里教師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上下級之間形成正常的、和諧的、和睦的人際關系氛圍。它包括教與學、管理與被管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涉及學校所有教學制度、管理制度對人心理行為影響的程度和所起到的作用。人際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就是要使學校所有師生員工學習、生活、工作在一個和諧的、融洽的人際氛圍之中,使學校所有師生員工具備團隊精神、具有創(chuàng)新力量,形成一個團結奮發(fā)的集體。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校園文化人際關系中最重要、最難駕馭的。教師要熱愛學生,相信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師生可以像朋友一樣促膝談心,像家長與孩子一樣一起玩游戲,這樣,學生才會感到教師可敬又親,才會向教師吐露心聲,教師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學生從情感上對教師產生信賴,就能主動接受教育。其次,要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和諧的同學關系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我看人際關系”演講賽,學生能懂得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通過“談嫉妒”辯論賽,學生能把嫉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通過“我能行”主題隊會,學生能在具體情景的感染下,深刻理解“我能行”包含的人生哲理,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這些有針對性的隊會不僅能使學生明白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四、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xiàn)“教育理念”
衡量當今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最終還要看升學率、優(yōu)秀率、合格率的高低,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正在這幾個率上。他們往往看不到校園文化的長遠效益和間接效益,以致把它視為“閑白兒”,就連一些試點校也在遮遮掩掩之中研究如何對付中、高考,否則升學率一下降就不會被社會認可。于是中、高考的指揮棒無時不在客觀地指揮著辦學者的工作思路。
困惑:應試教育的存在是不是制約校園文化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障礙?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把校園文化建設附屬于學校管理部門,著重強調控制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學習條件的物質功能,只把校園文化建設看作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看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以期學生能在中、高考時提高成績,從而使校園文化建設局限在學生管理教學層次上,并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yǎng)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操作實施,極大地限制了校園文化功能的發(fā)揮。這實質上是對校園文化沒有全面、正確認識的表現(xiàn)。
- 上一篇:高職教育定位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 下一篇:校園文化建設下的室內公共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