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y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打造“詩性”校園文化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3-06 14:42:03來源:佚名 點擊量:0
久聞岳陽縣二中詩聯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記者日前專程趕赴該校一探究竟。走進校園,當文化廣場、孔子塑像、詩墻……等映入眼簾,你便能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文化氛圍。來到教學樓,但見不少教室門口都貼著對聯,更覺與其他學校不一樣。
“覽前賢思己任鐵杵磨針只求前程似錦,念親情感師恩懸梁刺股但愿無愧我心。”8班教室門口的這副對聯,含義深遠,激情勵志。走入教室,嗬,黑板旁和教室后面都貼著對聯呢!“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時有所虧。”……這一副副雋永的對聯,伴著一陣陣朗朗的書聲,一縷縷清幽的書香,讓人沉思,讓人振奮。
“一所學校,要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更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接受記者采訪時,朱祖雄校長這樣打開了話閘子。“受高考指揮棒影響,有些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有淡化的傾向,很多學生學外語投入的精力比學語文投入的精力要大得多。”40剛出頭、血性方剛的朱祖雄話語中含著些許不平和憂慮。
據學校辦公室主任、省作協會員彭新華介紹,為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986年至今30多年來,二中始終堅持詩聯教育活動。一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將思品教育、人格教育、安全教育、藝術教育融入詩聯教育當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另一方面,將詩聯教育作為一個教研課題,把它擺到與“校園擴建”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錢給錢,從不含糊。學校每年都撥專項經費用于開展詩聯教育活動,每年僅用于編印詩聯專輯和??赌贻p的心》的經費就不少于2萬元。每當逢年過節(jié)或有重大活動,學校都要拿出經費制作詩詞宣傳板,張貼楹聯等宣傳品。
由校長朱祖雄牽頭、工會主席周江輝主抓、語文教研組具體實施的課題組,編校本教材,訂教學計劃,開設校本課程,由以往不定期的知識講座轉變?yōu)榘唇虒W計劃開課,保證每班每周不少于一節(jié)課。課題組的老師們是辛苦的,一無補貼,二不算加班,靠的是犧牲休息時間來從事研究、創(chuàng)作和總結。朱祖雄頗動情地說:“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酬勞重在鼓勵:每當工作總結和評比,增加課題組的席位;每當成果推出,增加課題組的名額;每當期終獎勵,增加課題組應得的獎金。我們校班子成員隨時聽取課題組老師的反映和要求,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
由于學校高度重視,詩教組織不斷健全,詩教隊伍不斷擴大,詩社社員越來越多。語文教師中有3人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1人為省作家協會會員,有15人為縣巴陵詩社社員。學校有“一社”(新筆文學社)、“一廊”(詩詞長廊)、“一刊”(《年輕的心》???、“一臺”(共青團廣播臺)、“一課”(詩教校本課程),各班有“一欄”(黑板報詩歌專欄),每人有“一書”(《詩詞曲聯基礎知識合璧》)。詩教已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已成為每位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答卷凝神筆寫春秋酬壯志,成才有路胸懷家國辟新天。”這是去年高考前夕,學校原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龍鐵山撰寫的五副對聯之一。他是二中詩聯教育的領頭雁。徜徉在校園里,他曾寫下“滿室書香滿圃花,更欣學子競風華。朝昏助礪凌云志,總把奇才獻國家”的佳句,以詩聯激勵青年教師,鼓舞后學。陶冶生活情趣。
從讀大學開始就喜歡寫新詩、古詩、對聯的高一年級語文教師李立新,筆耕不輟,自編了作品集《紅豆》。他深有感觸地說:“讀詩,豐富生活;鑒詩,提高品位;寫詩,活躍思維。”
特別喜歡李清照的高二年級語文教師許燕湘,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她和同事們總結出的有效開展詩聯教育的三條原則和三條方法。三條原則是:有正確的導向性,有具體的操作性,有明顯的效益性。三條方法是:方式上要緊貼學生生活,內容上要寄寓人生哲理,語言上要通而不俗。她說:“雖然反映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它告訴學生小事不能小看,小事往往表現出自身素質的高低。這樣的語言既形象,又通俗,一讀來味,一讀就懂。”
離退休教師也不甘示弱。聽說記者要采訪,78歲的退休教師羅蘭祥,匆匆忙忙從家中搬來了一本厚厚的《中華詩詞大全》(第二卷),書中收錄了他創(chuàng)作的60首詩詞。羅老于1994年退休后,堅持詩聯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為發(fā)揮余熱,他不辭辛勞,在縣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牽頭編著了詩教用書《詩詞曲聯基礎知識合璧》,解了學校無合適教材的燃眉之急。羅老很謙虛:“我不是行家,至多只能算是詩壇之涉足者;所學也只能算是用繡花針在詩詞海洋中蘸了滴水,何足掛齒。”
“腹有詩書氣自華”。受詩聯教育薰陶多年的高三學生潘寧、李斐,面對記者,落落大方,侃侃而談:“成長過程中,詩聯教育對我們做人很有幫助”;“高三了,壓力大,看名人詩詞激勵斗志”;“遇到挫折時,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能使人信心倍增”。高一學生周王姬、陳心怡雖顯得有些靦腆,卻也能說出不少感觸:“讀詩聯能使人從中感受到許多樂趣,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使作文內容更充實,更有文采。”
近幾年來,二中師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比賽中紛紛獲獎。2007年參加北京舉辦的“迎奧運”青少年詩詞大賽,該校張紅云、孫美玲、郭玲、倪志紅等同學分別獲二、三等獎,學校也獲得了優(yōu)秀組織獎。二中師生的作品不斷出現在《湖南詩詞》《洞庭詩詞》《巴陵詩詞》《岳陽晚報》《洞庭之聲》等報刊中,羅蘭祥、許萃華、胡繩武、狄里仁、吳家連等人累計發(fā)表詩詞聯1200多首(副),出版?zhèn)€人詩詞聯專集四部,課題組老師發(fā)表詩教論文40余篇。2007年該校獲得省級“中華詩詞教育先進單位”和省級“楹聯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9年高考,全校一、二本上線981人,占全縣的一半,全市的六分之一。李興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學校成為全市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
2009年10月22日,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助理李文朝少將一行興致勃勃地考察了二中,對該校在創(chuàng)“中華詩詞名校!’活動中所作的努力給予很高的評價,并欣然題詞:“播種理想,詩化人生。”
“覽前賢思己任鐵杵磨針只求前程似錦,念親情感師恩懸梁刺股但愿無愧我心。”8班教室門口的這副對聯,含義深遠,激情勵志。走入教室,嗬,黑板旁和教室后面都貼著對聯呢!“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減時有所虧。”……這一副副雋永的對聯,伴著一陣陣朗朗的書聲,一縷縷清幽的書香,讓人沉思,讓人振奮。
“一所學校,要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更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接受記者采訪時,朱祖雄校長這樣打開了話閘子。“受高考指揮棒影響,有些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有淡化的傾向,很多學生學外語投入的精力比學語文投入的精力要大得多。”40剛出頭、血性方剛的朱祖雄話語中含著些許不平和憂慮。
據學校辦公室主任、省作協會員彭新華介紹,為提升辦學品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986年至今30多年來,二中始終堅持詩聯教育活動。一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將思品教育、人格教育、安全教育、藝術教育融入詩聯教育當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另一方面,將詩聯教育作為一個教研課題,把它擺到與“校園擴建”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錢給錢,從不含糊。學校每年都撥專項經費用于開展詩聯教育活動,每年僅用于編印詩聯專輯和??赌贻p的心》的經費就不少于2萬元。每當逢年過節(jié)或有重大活動,學校都要拿出經費制作詩詞宣傳板,張貼楹聯等宣傳品。
由校長朱祖雄牽頭、工會主席周江輝主抓、語文教研組具體實施的課題組,編校本教材,訂教學計劃,開設校本課程,由以往不定期的知識講座轉變?yōu)榘唇虒W計劃開課,保證每班每周不少于一節(jié)課。課題組的老師們是辛苦的,一無補貼,二不算加班,靠的是犧牲休息時間來從事研究、創(chuàng)作和總結。朱祖雄頗動情地說:“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酬勞重在鼓勵:每當工作總結和評比,增加課題組的席位;每當成果推出,增加課題組的名額;每當期終獎勵,增加課題組應得的獎金。我們校班子成員隨時聽取課題組老師的反映和要求,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
由于學校高度重視,詩教組織不斷健全,詩教隊伍不斷擴大,詩社社員越來越多。語文教師中有3人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1人為省作家協會會員,有15人為縣巴陵詩社社員。學校有“一社”(新筆文學社)、“一廊”(詩詞長廊)、“一刊”(《年輕的心》???、“一臺”(共青團廣播臺)、“一課”(詩教校本課程),各班有“一欄”(黑板報詩歌專欄),每人有“一書”(《詩詞曲聯基礎知識合璧》)。詩教已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已成為每位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答卷凝神筆寫春秋酬壯志,成才有路胸懷家國辟新天。”這是去年高考前夕,學校原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龍鐵山撰寫的五副對聯之一。他是二中詩聯教育的領頭雁。徜徉在校園里,他曾寫下“滿室書香滿圃花,更欣學子競風華。朝昏助礪凌云志,總把奇才獻國家”的佳句,以詩聯激勵青年教師,鼓舞后學。陶冶生活情趣。
從讀大學開始就喜歡寫新詩、古詩、對聯的高一年級語文教師李立新,筆耕不輟,自編了作品集《紅豆》。他深有感觸地說:“讀詩,豐富生活;鑒詩,提高品位;寫詩,活躍思維。”
特別喜歡李清照的高二年級語文教師許燕湘,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她和同事們總結出的有效開展詩聯教育的三條原則和三條方法。三條原則是:有正確的導向性,有具體的操作性,有明顯的效益性。三條方法是:方式上要緊貼學生生活,內容上要寄寓人生哲理,語言上要通而不俗。她說:“雖然反映的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它告訴學生小事不能小看,小事往往表現出自身素質的高低。這樣的語言既形象,又通俗,一讀來味,一讀就懂。”
離退休教師也不甘示弱。聽說記者要采訪,78歲的退休教師羅蘭祥,匆匆忙忙從家中搬來了一本厚厚的《中華詩詞大全》(第二卷),書中收錄了他創(chuàng)作的60首詩詞。羅老于1994年退休后,堅持詩聯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為發(fā)揮余熱,他不辭辛勞,在縣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牽頭編著了詩教用書《詩詞曲聯基礎知識合璧》,解了學校無合適教材的燃眉之急。羅老很謙虛:“我不是行家,至多只能算是詩壇之涉足者;所學也只能算是用繡花針在詩詞海洋中蘸了滴水,何足掛齒。”
“腹有詩書氣自華”。受詩聯教育薰陶多年的高三學生潘寧、李斐,面對記者,落落大方,侃侃而談:“成長過程中,詩聯教育對我們做人很有幫助”;“高三了,壓力大,看名人詩詞激勵斗志”;“遇到挫折時,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能使人信心倍增”。高一學生周王姬、陳心怡雖顯得有些靦腆,卻也能說出不少感觸:“讀詩聯能使人從中感受到許多樂趣,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使作文內容更充實,更有文采。”
近幾年來,二中師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比賽中紛紛獲獎。2007年參加北京舉辦的“迎奧運”青少年詩詞大賽,該校張紅云、孫美玲、郭玲、倪志紅等同學分別獲二、三等獎,學校也獲得了優(yōu)秀組織獎。二中師生的作品不斷出現在《湖南詩詞》《洞庭詩詞》《巴陵詩詞》《岳陽晚報》《洞庭之聲》等報刊中,羅蘭祥、許萃華、胡繩武、狄里仁、吳家連等人累計發(fā)表詩詞聯1200多首(副),出版?zhèn)€人詩詞聯專集四部,課題組老師發(fā)表詩教論文40余篇。2007年該校獲得省級“中華詩詞教育先進單位”和省級“楹聯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9年高考,全校一、二本上線981人,占全縣的一半,全市的六分之一。李興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學校成為全市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
2009年10月22日,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助理李文朝少將一行興致勃勃地考察了二中,對該校在創(chuàng)“中華詩詞名校!’活動中所作的努力給予很高的評價,并欣然題詞:“播種理想,詩化人生。”
![\](http://www.eugeniaa.com/uploadfile/2019/0306/20190306030149786.jpg)
- 上一篇:校園文化設計,校訓設計
- 下一篇:校園文化之行為文化怎么做